国家OID注册中心资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6-06-21 19:31

中国开放对象标识(OID)应用联盟在京成立

2016年6月15日,中国开放对象标识(OID)应用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副主任王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处长杨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本次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被授予副理事长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被授予理事单位。

中国开放对象标识(OID)应用联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员倡议成立。联盟的主要工作是:(1)合作推动OID体系建设,包括OID领域标准研制、注册和解析系统开发、应用系统建设;(2)通过研讨交流、推广应用、标准制定、行业推动等形式,积极推进OID标识体系的应用推广;(3)支撑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OID标识体系的实施和应用推广;(4)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探索推进OID应用服务的新兴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做大做强OID的应用服务;(5)加强联盟的组织建设与会员管理。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委、交通、公安、商务、密码局、安监总局、供销总社、轻工协会等部委信息中心或直属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家电研究院、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兴、阿里巴巴等49家企事业单位。沈昌祥、倪光南、柴洪峰、王恩东等院士和杨海成、董景辰、王立建等专家为联盟顾问。

沈昌祥院士在会议讲话中强调,OID是面向网络空间唯一标识需求、以密码为核心、有“电子签名法”等法律依据、具有良好应用基础、易于扩展的标识体系,由ITU-TSG17“信息安全研究组”和ISO/IEC SC6“信息传输处理分技术委员会”共同研制和管理。网络空间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维护网络主权是我们的历史责任。OID应用联盟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创新发展,为构建我国安全体系、建设“网络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王莉副主任在会议讲话中指出,OID是ISO/IEC和ITU国际权威机构联合推动标识体系,有开放、兼容、共享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202个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标识体系。近十年来,我国研制了30余项OID国家标准,还主导研制了ITU-T《O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是唯一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物联网标识国际标准,用于指导全球范围OID物联网标识体系建设。OID应用联盟应充分发挥标准化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规划,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持续推进OID国际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深化医改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重点强调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良好的数据信息共享需要重点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语义内容表达层面、传输与交换层面以及技术实现层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发布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文档系列标准是实现数据传输与交换的有效手段,其中涉及到许多实体对象,诸如文档模板、章节模板、患者标识、住院号、病理号、标本号等。这些实体对象需要进行统一、规范OID标识,是实现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和基础性工作。2013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作为主要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起草了包括《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操作规程GB/T 26231》、《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用于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运营机构的规程》、《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等多项相关标准;并于2016年在国家卫生信息标委会正式立项了《卫生信息标识体系 对象标识符编号规则》、《卫生信息标识体系 对象标识符注册管理规程》等两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同时,在国家OID注册中心指导、配合下,已经编制完成《卫生信息OID标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目前卫生信息OID标识注册解析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已纳入2016年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项目,即将建设实施。

标签 :
沈昌祥 王莉

沈昌祥

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是中国密码科技、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和奠基人。